服务师生员工  共建平安校园

校园防诈骗知识宣传

时间:2022-05-18     来源:安全保卫处     阅读0



图片

近年来,全国多地电信诈骗事件引发广泛关注,电信诈骗之所以容易得手,首先是通过大量个人信息被肆意买卖,另一方面是虚假的来电显示号码具有极强的欺骗性。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,个人信息特别是身份证号、住址、电话等基础信息,在流动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均有不同方式的泄露发生,违法分子就是通过掌握公民详细信息进行的精准诈骗。

一、网上购物诈骗

此类骗局中,诈骗分子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网购信息,然后冒充淘宝客服拨打电话,以主动退货、双倍赔偿为由,引导受害人一步步陷入骗局,向对方汇款。

网警温馨提示:

在网上购物时,千万不能将银行卡号、身份证信息、手机收到的在线支付短信验证码提供给陌生人,也不要打开对方传来的网址链接,不要轻信陌生的来电或短信,不要轻易转账汇款;

在网络购物中如果发生交易失败现象,可以登录官方购物网站客服电话咨询,不要轻信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到的客服电话,发现可疑情况可拨打110报警。

二、票务售卖暗藏“骗机”

演唱会门票诈骗的受害者多以学生群体为主,大都是在“抢票大战”中败下阵来的歌迷。在此类骗局中,嫌疑人注册大量微博和微信小号,寻觅大牌明星在各地开演唱会的信息后,他们就在微博上发帖,称有多余的门票抛售。只要有人回复要购买,他们就引导受害人添加他们的微信小号交易。交易时,嫌疑人说会以快递方式寄票,但实际上只要钱款一拿到手,他们就“消失”了。

网警温馨提示:

不要轻信黄牛,买票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,以免被骗;

存好购票证据,以防万一。

三、冒充“熟人”来骗钱

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随机选择,通过电话、网络和短信方式,编造虚假信息,称自己是对方好友、同学甚至亲戚等熟人设置骗局,谎称有十分要紧的事情需要用钱来应急,诱使被害人汇款、转账。

网警温馨提示:

无论是QQ、微信、微博等聊天工具还是手机短信收到好友或是亲友等“熟人”发来要求转账等消息时,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电话进行核实,如对方称电话已换号或停机,应联系其亲朋进行核实;

在聊天中如涉及汇款,一定要谨慎,以防钱财两空。

四、兼职刷单有风险

刷单是网店卖家付钱请人假扮顾客,用以假乱真的购物行为,提高网店销量、信用度及好评,从而吸引更多顾客的行为。兼职刷单诈骗中,诈骗分子冒充客服人员向被诈骗的对象发送链接,声称点击了其中的链接,购买商品成功后,货款会退还,还有返利提成,甚至会让被诈骗对象填写一份入职资料,让其以为自己是被正当公司聘用赚钱。完成第一单购买任务后,被诈骗对象会收到客服之前约定的刷单返利,并以此为诱饵,吸引被诈骗人购买更加大额的商品。当交易达到一定数量后,“客服人员”就会切断与被诈骗人的联系,就此消失。因工作轻松、有收益,刷单行为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参与,此类诈骗案件高发。


网警温馨提示:

不要轻信网上刷单广告内容,骗子把刷单当借口,用简单的要求和丰厚的利益来吸引眼球,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钱财;

不要轻易点击或扫取陌生人发的网页链接和二维码;

保管好网络账号的密码以及身份证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,常用杀毒软件对电脑进行杀毒;

小心假客服用专业术语和“贴心”服务来获得你的信任;

发现被骗后,应及时拨打110报警,同时要注意保留证据,如银行转账记录、通信记录、聊天记录等。


五、游戏中的“诈骗术”

截至2017年底,据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。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4.42亿,在网民总数中占比过半,大学生为主力军。

游戏账号交易是诈骗的重灾区。一种是收了钱没账号,空手套白狼;一种是交易结束后,骗子以账号被盗为名向游戏平台提交身份信息,将账号找回。第二种情况下,用户在所买账号被骗子找回后,苦于没有原始注册资料,常常无处申诉。

游戏装备也是诈骗高发区,主要有低价充值、送道具送装备、装备中奖诈骗等陷阱。具体手段包括以低价充游戏币为诱饵,收了钱就跑路;通知玩家中点券,但要求先行缴税。此外,暗含勒索病毒的游戏外挂、辅助工具也有诈骗风险,用户下载后电脑中毒,需付费才能恢复正常。


网警温馨提示:

为电脑安装安全防护软件,从正规网站上下载网游插件,并注意核实网游地址;

上网玩游戏千万不要轻易打开商家发来的不明链接、文件、压缩包及二维码,并安装病毒查杀软件定期查杀电脑,保护账户隐私;

如发现账号异常,应立即与游戏运营商联系。


六、利滚利之“校园贷”

“校园贷”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金融平台,在给学生提供资金便利的同时,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,滋生诸如“电信诈骗”“敲诈勒索”“寻衅滋事”“暴力催债”等违法犯罪行为。由于在校学生社会经验不足、防范意识较差、心理承受能力弱、法律维权意识不强,“校园贷”违法犯罪给学生的心理、精神造成严重伤害,个别甚至因无力偿还所受胁迫而自杀,社会影响极其恶劣。

目前“校园贷”诈骗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:

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在校大学生推送贷款广告,以免抵押、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,并要求缴纳贷款“手续费”“管理费”“保证金”等费用,收到学生支付款项后即将其“拉黑”不再联系。

串通“职业培训机构”举办职业指导讲座,夸大培训效果,与学生签订声称能提高综合技能的培训合同,并与贷款公司勾结,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,从中诈骗学生。

更为极端的,要求学生提供隐私照片、视频、身份证和家属电话号码等作为贷款抵押和担保,一旦学生无法如期还款,便以此威胁,勒索钱财。


网警温馨提示:

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,要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,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;

要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,养成艰苦朴素、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,尽量不要在网络借款平台和分期购物平台贷款和购物,利息和违约金非常之高;

要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,远离不良网贷行为。